第167节(第5页)

本站推荐:不放手不还手呆萌财迷少女的逆袭之路宋惜惜战北望六月先生的小憨妹江明月的七日冒险绝世村妇霓鸾炮灰十世的苦命我是小道士人间一隅入梦即醒MC:反向夺舍后我成方块人了都离婚了,你癌症晚期关我什么事我的假想敌是赵匡胤我在万界锄大地清冷天师找了个阳气旺盛的助理桃花马上请长缨红妆知县快穿之大佬竟是我自己诸天万界之仙魔至尊



    此时北方生铁的价格大致是一斤二十文,钢依质量不同,五十文到五百文不一。
    像铁监现在产的钢条,如果按市价,一斤最少二百文以上。
    不过产量太过惊人,价格必然下降,不过怎么不会低于百文。
    按照这个价钱,一千万斤钢条,就可以把内库的五十万贯还上了。
    按照杜中宵最开始的想法,铁监的产量一年怎么也要五千万斤以上,仅卖铁,一年就要超过两百万贯的收入。
    两百万贯的数字或许并不惊人,盐税茶税都比这多得多。
    真正有意义的不是数字,而是这些钱的成本不高,最重要的,是没有对百姓的骚扰压迫。
    铁监的产量越高,赚的钱越多,附近的百姓得到的好处越多。
    这跟茶税盐税迥然不同,那两样的钱都伴随着对生产者的压迫,伴随着对社会财富的掠夺。
    随着大量钢铁的产出,铁监有了现金流,可以进行投资,扩展产业的链条。
    下一步,就可以制造机器,制造农具,进一步增加钢铁产业的附加值。
    产业链条延伸开来,才是钢铁产业真正的价值所在。
    看着古迪一行离去,杜中宵对身边的苏颂道:“忙了这些日子,今日才算大事已定。
    我们回衙门饮几杯酒,轻松一下。
    这些日子,实在累得狠了。”
    苏颂笑道:“天下铁监数十处,能够产出这种钢条的,仅我们这里而已。
    此次送货进京,朝中大臣看了,也就没有以前那些风言风语了。
    设了铁监,却一直不见铁课,朝中不少官员说闲话。”
    杜中宵道:“朝廷体恤,我们铁监今年并没有铁课。
    这次送钢入京,只怕下年就少不了了。
    用这种钢条打造兵器,不知省了多少工。”
    一边的柳涚道:“就怕朝廷觉得好用,下年铁课太多,我们难做。”
    杜中宵摇了摇头:“能有多少?天下铁课不过七千万斤,就是三司狮子大开口,摊到我们这里一千万斤了不起了。
    如果要一千万斤钢,我们能供出来,只怕三司也没那个胆量要。”
    全天下才产多少斤钢?三司的官员再富有想象力,也不敢想象一处新开的小铁监,有这样的生产能力。
    他们敢要一千万斤,就要有非凡的勇气,让人惊讶的洞察力了。
    作为铁监,朝廷并不从这里收钱,而是收铁,即铁课。
    一般民间冶炉,是按五分之一收取,作为税收。
    因为这里是官营,不能这样算,而是有一个定额。
    超出定额,就是铁监自己的收入了。
    当然这钱不能由官员瓜分,而是算作地方财政,转运司有调用的权力。
    朝廷会给这处铁监定多少的定额?一千万斤?两千万斤?杜中宵估计,此次送货进京,很可能朝廷会要求铁监生产钢条,一年五百万斤就是上限。
    再多,朝廷也用不了,哪有那么多兵器打造。
    五百万斤,随着铁监扩大规模,还真不是个大数目。
    两三千吨而已,对后世的钢厂来说,这个产量只能算家庭作坊了。
    剩下的,就是铁监扩大生产的资本。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风雨大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欲书阁只为原作安化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安化军并收藏风雨大宋最新章节

所有小说和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只为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https://www.yutxt.com